嗯.....基本上我覺得這還沒必要掛上相對論這種比較深的物理理論,因為這只是滿單純的相對運動結果!
我想你對慣性座坐標的選擇和分析還不大純熟!你所說的慣性對於座標上的觀察者而言被視為一種不存在但卻感受到的力,這種力被稱作假想力!但其實說穿了,假想力也只是因相對運動所感受到的相對加速度!並沒有真正作用過!
當我們要討論這種假想力的時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實清楚你的觀察者是設在哪一個參考座標上,有了觀察者和座標接下來才能去討論假想力!但要知這種假想力是始自於參考座標的加速運動所致,你所說的慣性或假想力當然也只有在同一個座標上的觀察者《或物體本身》才觀察得到或說感受得到!
引述你的一段話:【可是若當我們以A車為觀察著時.B車就會以10m/s/s的加速度向南前進
但是這個時候感到慣性定律的旅客會是哪一車的呢?
答案是A車的旅客.】
你是設誰為觀察者?而觀察者又是在哪一個參考座標?當你設觀察者在A上時,此時A車上的人成了觀察者,而A車本身便成了你所定的參考座標!B車會何會有向南的加速度前進?是因為它被觀察者定在之於A座標上運動《由A看B上的人也是如此》!有沒有發現到,從頭到尾我的座標都被定在A車,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也是之於此座標在運動!這是討論假想力的必要條件:觀察者與觀察者所欲觀測的物體必須是之於同一個參考座標運動才能討論下去!
其實B車上的人早已受到假想力了喔,但那是對A車這個參考座標而言《這不就是你所定的座標嗎?》對於A車此參考座標不論是B車或者是B車上的人都受到所謂相同的的相對加速度《注意,這裡不能說假想力相同喔,因為質量不同》,所以既然B車與B車上的人都有相同的加速度,那麼B車上的人又如何會感受到慣性?你的分析錯在了你對自己所定的座標不一!你所說B車上的人所受到的慣性是你先入為主早已把B車定為參考座標,但在你的題目前面卻已定了A車為參考座標,所以有沒有感受到這之間的矛盾處呢?
要知道在不同的座標上去看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不一樣的!
至於相對論..嗯...基礎上是以光速為不變量當作切入點,這會牽涉到像動鐘變慢或時間膨脹的問題!所以我是覺得沒必要想得太難啦!把假想力想得透徹點就OK啦!
[addsig]